我們求學的過程,大部份是”博學、審問”的階段。
基本上還算”博學",因為”教科書”裡的,已經是科學世界的濃縮再濃縮,把已得到答案的和最基礎的觀念還有大家的共識,快速填入學生的小世界裡,可以讓學生們快速了解某個領域在探討什麼、社會在討論什麼。
所以,科學知識大爆炸,現代人真的很辛苦,更何況還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思想要背。於是填鴨式教育是最有效率的。
“審問”嘛…呵呵…應該很多人經歷過,有問題想不明白,有人會建議你"直接把答案背起來”。至少在我的例子裡,我真心的說,其實這真的是個不錯的方法! (茶)
教材裡給的東西,是學界的主流和共識,能背的背起來,還能避免被錯誤流言毒害腦子。
要特別提醒,背起來並不就是結束了,而是請你先收進來。
(是寶不是垃圾,能收幹麻不收?)
但要讓寶真的成為寶,是須要整理的,
也就是在未來的日子裡,有空要自己好好的思考,把問題想明白,
然後把自己得到的答案放入自己的小世界裡,才會成為你真正擁有的東西,真正的力量。
知識即力量,我從不懷疑這句話。
但是能產生多少的力量,是要靠自己的。
而很多問題反覆琢磨後,得到的答案竟是老生長談。這是當然的,因為我們小時候就已經把精華存入腦海裡了。但是有經過這樣的琢磨,這些知識人生經驗,才會在你的小世界裡成為有意義的東西。
例如:一句標語「教育很重要」和一個⼈反覆思考教育後得到「教育很重要」的感慨,兩者完全不同。當一個⼈思考過教育相關問題,像「教育在自己的世界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對自己有什麼影響」後,他的小世界裡才可能出現「教育很重要」的想法觀念甚至信仰,才會真正重視這個問題。也例如:為什麼「酒駕不好」是這麼明顯的事情,還有人要酒駕? 因為那些人根本不曾想過不曾把它放進自己的小世界裡。
而在資(垃)訊(圾)爆炸的時代,卻凸顯了「填鴨」的一個弊病:
- Jan 18 Wed 2017 10:10
第5篇:填鴨式…念這麼多書有什麼用?「知識即力量」嗎?
close
我們成長過成中閱讀的都是被挑選過的,連課外讀物都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和百科全書之類的,也因此我們很習慣的,讀進了就把他當做正確的存放進腦子裡。因此在垃圾爆炸的時代,也就很直接的把垃圾收了進來。
我們沒有能力分辨資訊和雜訊,而且我們會直接把所有垃圾當資訊收入腦子裡。(所以對於我在這裡分享的,也可以先當垃圾,一遍一遍的檢視,想通整個問題,然後得到答案才放進自己的小世界。)
即使比較有能力分辨資訊和雜訊,即使再小心,也無法完全妨止流言洗腦的侵入。事實上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突然發現,自己被騙了這麼久(苦笑)。
因此有機會和朋友討論、丟問題互相思考,找機會檢查過去收來的是垃圾還是寶,稍微整理更新,然後才能建立出讓自己更滿意的小世界。
說到這裡,「思考」成了一個關鍵,也就是「啟發式」教育想要培養的…
「思考」的範圍很廣,包含創新、分析、批判、邏輯……每個人擅長的都不太一樣…(我大概就是零創新的那種)。但這是一種很慢很慢的方式,就像我現在請大家慢慢想一些問題一樣,而且最好從生活上找適當的機會去教。少子化後,這種教學,可能比較容易實現吧,但如果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,就讓孩子錯過了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了。(記憶力不好的人表示:真的會羨慕記憶力好的人) 這個世界就是有一好沒兩好,選了一個方式,就要針對他去做補強。
說到教育…又想到「孩子的教育不能等」這句話。
那麼,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之前,「誰」的教育更不能等?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