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常常覺得"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",而可憐人很可能有可恨之處。
如果覺得一個人可恨,通常背後有個可憐的過程 (有個可憐的過程並不表示值得同情)。如果覺得一個人可憐而同情心他,要先想一下他其實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憐,可憐他,也不一會給他幫助,甚至可能帶來傷害。


這裡要提一個很多人知道的概念:同理心。
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明確知道同情心(Sympathy)和同理心(Empathy)的差異,請先看解釋很清楚的影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ZSiC59j0ak
同理心的特點:
1.接受他人觀點 2.不加評論 3.看出他人的情緒 4.嘗試交流

我們都學過要「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」,
但我們通常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在一起了,
同情心是透過自己的小世界,想像有他的經歷,有什麼感受?
同理心是透過”他"的小世界,想像有他的經歷,有什麼感受?
所以同理心的第一點,就是要接受他人的想法,用他人的想法來看。這麼一看,同情心停留在一種比較自私的心態,同理心是和人相處的基礎。



先舉一個真的要"收起不必要同情心"的例子:

有些人知道一個小孩來自單親家庭、父母離婚、領養、同性戀養大的孩子,就覺得「好可憐呀」(典型的同情心泛濫);但是如果我們和小孩溝通,可能會發現,其實他父母親戚還是對他付出很多關愛,反而外人這一句「好可憐呀」讓小孩覺得不舒服、是某種”歧視"。這種歧視偏見不是不好,可能真的幫到須要幫助人但也可能帶來傷害,因此真的要跟人交流,多用同理心會更好些。

看起來很難的同理心,其實在某些情況我們還滿容易做到的 (笑)。

 
一般是對親友容易些,因為我們本來就比較清楚他們的想法和自己的異同點在哪,所以小孩子也可能通過”順著毛摸”的方式和父母溝通達到目的(咦!!!)。
 
對陌生人要發揮同理心就很難了,很少人願意花思了解別人的想法,但也有一個情境是很容易的:工作賺錢的時候。一般人在面對客戶推銷產品或做生意或和人合作,溝通的時候是常常應用同理心順著對方毛摸,所以這是大部份的人都能做到的。
如果能把這一套搬到和別人交換想法、討論事情,
把自己的想法當產品跟對方推銷溝通,會比較好溝通。溝通後你有可能發現:對方的生活立場裡,根本不須要你的產品;或是發現,對方其實也有些東西不錯,可以拿來用;或是借對方的一點想法(客戶需求),更新自己的產品;而且你也會看出,哪些地方是對方的誤解偏見造成的、哪些地方是對方一時的情緒,比較容易放下一些跟主題無關的細節,理解對方的情緒。
 
最後,「同理心」用在不好的地方是很可怕的:所謂的「詐騙者」,在人們上當前,就是把同理心發揮到極致,再加上人的貪念或無知,一時間真的會防不勝防。只是他們只同理了你被騙前的心態,被騙後嘛… (呵呵…)。 不管怎麼運用同理心,希望我們能達到「雙贏」的局面,溝通讓雙方都有進步,或是至少認識到這個社會上還有另一種人另一種生活另一套須求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理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霹靂貓 的頭像
    霹靂貓

    生活統計二三事

    霹靂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